從東南亞工廠到北美智造中心,廈門企業的"地球儀戰略":
在全球產業版圖重構的時代浪潮中,廈門企業正以驚人的速度與魄力推進全球化布局,從早期的東南亞生產基地建設,到如今在北美建立智能化制造中心,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已從"點狀出海"升級為"網狀布局",形成了一套覆蓋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的全球運營體系。這一被業界稱為"地球儀戰略"的全球化路徑,不僅展現了廈門企業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適應能力,也為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化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本文將深入剖析廈門企業全球化布局的戰略邏輯、實施路徑與未來趨勢,揭示這一戰略背后的商業智慧與城市基因。
東南亞橋頭堡:產業鏈轉移的先行試驗場
廈門企業的全球化征程始于東南亞,這一區域以其地理位置鄰近、文化習俗相通、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成為企業"走出去"的第一站。早在2015年前后,廈門企業便開始了對東南亞市場的系統性布局,經過近十年的深耕,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業網絡和供應鏈體系。
? 建霖家居的泰國布局堪稱這一階段的典范。2018年,建霖家居率先選擇泰國作為轉移生產基地,經過五年以上的運營,泰國工廠已實現穩定盈利,擁有七八百名當地員工。目前泰國一期和二期項目產能已達到12億元,三期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全部項目完成后預計產能將超18億元。建霖家居成功將在廈門積累的生產管理經驗復制到泰國,同時根據當地特點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成本控制模式,實現了"廈門經驗"與"泰國特色"的有機融合。泰國工廠不僅服務本地市場,其產品還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且定價能力高于國內同類產品,充分體現了海外布局的價值。
? 金牌家居的東南亞布局則展現了另一種路徑。該企業在泰國羅勇府投資1億元建設生產基地,60%產能輻射美國市場,40%服務泰國本地市場,預計將實現10億元年產值規模;同時在馬來西亞投建的衛星工廠預計2025年5月試投產,建成后將輻射新加坡、馬來西亞市場。這種"一國基地、輻射多國"的布局策略,有效提高了單個生產基地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性。
? 盈趣科技的"大三角"戰略更具前瞻性。該公司早在2016年就開始謀劃國際化布局,逐步形成了中國、歐洲、馬來西亞組成的"國際大三角"和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組成的"國內小三角"的全球化網絡。其中馬來西亞基地于2016年投產,2019年匈牙利智能制造產業園投用,2024年墨西哥基地動工,形成了覆蓋亞歐美三大洲的制造能力。這種多點布局使企業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地區的市場變化和貿易政策調整,大大增強了供應鏈韌性。
廈門企業在東南亞的布局已從單純的產能轉移升級為產業鏈整體輸出。以建發橡膠(泰國)工廠為例,這一建發股份首個全資海外工廠不僅實現了自主建設、自主運營,還配置了兩條生產線,規劃年產量8萬噸,成為輻射東南亞市場的戰略支點。這種從"產品出口"到"產業落地"的轉變,標志著廈門企業的全球化進入更深層次。
東南亞布局為廈門企業積累了寶貴的國際化運營經驗,培養了跨文化管理人才,也為后續向更遠距離、更高端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全球化模式:有的側重生產基地網絡構建,有的注重研發與市場的全球協同,有的則致力于打造國際品牌影響力。這些模式雖各有側重,但都體現了廈門企業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戰略視野。
進軍北美:從市場滲透到智造標準輸出
當東南亞布局日趨成熟后,廈門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全球最高端的市場——北美。與東南亞作為成本優化型生產基地不同,北美布局更多是市場驅動和技術引領型的戰略選擇,體現了廈門企業全球化戰略的升級與深化。
? 金牌家居的北美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2025年3月,金牌家居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正式投產北美首座智能化衛星工廠,投資逾億元,日產能達500套高端定制廚柜。這一工廠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自動化柔性生產和雙重質量保障三大技術突破,是"中國智能制造體系的完整輸出"。金牌家居總裁潘孝貞強調,達拉斯工廠不是簡單的產能轉移,而是將"中國定制家居成功且獨特的商業模式及中國定制家居在制造領域領先的信息化、數字化乃至智能化進行平移"。這種商業模式的整體輸出,正在重新定義北美高端定制家居產業格局。
? 建霖家居的墨西哥布局則體現了供應鏈貼近市場的戰略。2025年,建霖家居將在墨西哥開設第二個海外生產基地,與泰國工廠形成東西半球呼應之勢。墨西哥基地的選址充分考慮了對北美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以及美墨加協定(USMCA)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優勢。這種基于區域貿易協定和地理鄰近性的布局,大大提高了廈門企業在北美市場的競爭力。
? 盈趣科技的北美布局以技術合作為特色。該公司擬募資不超過8億元用于馬來西亞智造基地擴建、墨西哥智造基地建設等項目。墨西哥基地計劃2025年8月投用,將重點滿足北美客戶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同時作為連接南北美市場的樞紐。盈趣科技的國際化已形成"馬來西亞-匈牙利-墨西哥"三足鼎立的制造基地布局,可根據不同區域客戶需求靈活調配產能。
廈門企業在北美的布局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智能化程度高,新建工廠普遍采用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和自動化設備;本地化程度深,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都大量聘用當地人才,產品設計也充分考慮北美消費者的偏好;戰略協同性強,北美基地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生產基地形成有機整體,共同支撐全球業務發展。
北美市場的成功進入標志著廈門企業的全球化能力達到新高度。與東南亞相比,北美市場對產品質量、環保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要求更為嚴格,文化差異也更為顯著。公司能夠在這一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不僅證明了中國制造的實力提升,也展現了廈門企業卓越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和技術創新水平。
金磚機遇:新興市場的創新合作模式
在金磚合作機制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廈門企業敏銳捕捉到這一新興市場群體的巨大潛力,通過金磚創新基地等平臺,探索出多種創新型的國際合作模式,為"地球儀戰略"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活力。
? 天衛科技的印尼衛星工廠項目開創了技術合作新路徑。2025年4月,廈門天衛科技有限公司與印尼PT ANDYRANA AGUNG NUSA公司簽約,將在印尼建立衛星制造工廠,推動技術轉移和本地化生產。這一項目依托天衛科技已成功發射的4顆遙感衛星及全產業鏈技術優勢,將構建覆蓋印尼及周邊區域的衛星網絡,為通信、農業監測及災害預警提供高精度數據支撐。作為福建省航天科技領域領軍企業,天衛科技通過技術輸出而非簡單產品出口的方式進入印尼市場,不僅提升了合作層次,也增強了企業在全球航天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 金旅客車的埃塞俄比亞項目則展示了標準輸出的影響力。2025年4月,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的100輛12米純電動公交車交付埃塞俄比亞,這是東非地區第一個大批量純電動公交運營項目。項目以KD(散件組裝)形式出口,在埃塞俄比亞本地組裝,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及中國標準充電設施,完美適配當地電網標準。金旅客車海外銷售公司副總經理黃佶表示:"埃塞俄比亞KD項目是我們首次大規模的全鏈條標準輸出。"中國標準成為該國商用車的招標標準,極大提升了廈門企業在當地市場的主導權。
? 譜創醫療的印尼醫療合作體現了專業背書的獨特價值。譜創醫療的冠脈沖擊波碎石產品在進入印尼市場時,通過與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的合作獲得了關鍵突破。廈心醫院團隊在印尼蘇托莫醫院運用譜創醫療的產品完成首例手術,為當地醫生提供技術指導,有效解決了新產品進入市場時的信任問題。譜創醫療創始人彭惠群感慨:"醫生之間有著共同的專業語言和認同感,因此在廈心醫院的技術指導下,當地醫院的醫生能夠快速理解產品的使用。"這種"技術+臨床"的雙輸出模式,為醫療高科技企業的國際化提供了新思路。
金磚合作為廈門企業的全球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信用背書。廈門金磚創新基地建設五年來,已累計簽約107個金磚合作項目,投資額達506億元。基地通過政策協調、人才培養和項目開發,為企業出海架起了"金色橋梁"。在基地支持下,萬基生物已在多個金磚國家收獲近20個合作伙伴,其中一半以上在巴西;2025年6月,萬基生物與巴西未來生物深化合作,新增無創DNA產前檢測等合作項目,成為首家在當地實現運營的廈門民營基因檢測企業。
金磚市場的開拓使廈門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更加多元和均衡。與歐美成熟市場不同,金磚國家大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潛力大但規則不夠完善,對產品的性價比要求更高。廈門企業憑借在中國市場積累的豐富經驗,能夠很好地適應這些新興市場的特點,提供兼顧性能與價格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通過技術合作、標準輸出等創新模式,廈門企業正在這些市場構建長期競爭優勢,為"地球儀戰略"的全面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戰略支撐:政企協同與生態構建
廈門企業的"地球儀戰略"能夠順利實施并取得顯著成效,離不開廈門市政府的前瞻引導和系統支持,以及企業自身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持續投入。這種多方協同、生態共建的支撐體系,是"地球儀戰略"區別于一般企業國際化的重要特征。
? 政策引領與制度創新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廈門市商務局發布的《廈門市推進"廈企出海"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系統規劃了支持企業國際化的政策措施。海關推出的跨境電商便利化措施,使2025年1月至7月廈門外貿進出口規模達5424.3億元,其中出口3058.4億元,同比增長10%。金磚創新基地則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提供專項支持,如組織對接活動、提供法律咨詢等。這些政策不是簡單的補貼或優惠,而是著眼于構建適合企業全球化經營的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平臺。
? 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是支撐全球運營的核心能力。廈門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普遍重視技術研發和數字化建設,確保全球業務的協同管理和質量控制。金牌家居的達拉斯工廠實現了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天衛科技憑借衛星研發和空天大數據服務能力,成為福建省唯一業務范圍覆蓋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的服務商;盈趣科技在馬來西亞、匈牙利、墨西哥的智能制造基地,都采用了統一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球產能的靈活調度。這種技術優勢使廈門企業能夠在全球范圍內保持一致的品質標準和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跨國經營的"水土不服"問題。
? 人才國際化與組織變革是戰略落地的關鍵保障。廈門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普遍重視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組織結構的優化。建霖家居泰國工廠有七八百名當地員工,管理層也逐步實現本地化;金牌家居北美工廠首期創造約100個工作崗位,大量聘用當地管理和技術人才;盈趣科技在全球各基地之間建立輪崗和交流機制,培養了一批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骨干。與此同時,廈門企業不斷調整組織結構,從最初的出口部門,到國際事業部,再到真正的全球化矩陣式管理,組織能力的升級與全球業務的拓展保持同步。
? 產業鏈協同與生態共建放大整體競爭優勢。廈門企業的全球化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形成了產業生態的集體出海。建發股份全資子公司建發橡膠(泰國)工廠的開機投產,帶動了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協同出海;金旅客車在埃塞俄比亞的純電動公交項目,將寧德時代電池和中國標準充電設施一同引入當地市場;廈門跨境電商通過"絲路海運"電商快線等物流通道,構建起覆蓋海陸空的全球物流網絡。這種產業鏈協同模式,降低了單個企業國際化的風險和成本,提高了整體競爭力。
廈門市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為"地球儀戰略"提供了持久動力。政府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公共服務、搭建合作平臺等方式,為企業全球化創造有利條件;企業則通過市場開拓、技術創新和就業創造,提升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國際影響力。這種"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協同機制,是廈門企業全球化戰略能夠持續深化的重要保障。
未來展望:從全球布局到全球整合
隨著"地球儀戰略"的深入推進,廈門企業的全球化正從"布局階段"進入"整合階段",未來將更加注重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協同效應的充分發揮。這一新階段的全球化,將呈現以下趨勢特征:
? 研發全球化加速推進。廈門企業將不再滿足于生產基地的全球布局,而是逐步構建全球研發網絡,吸納不同國家的創新資源。如盈趣科技擬募資升級研發中心,提升全球技術創新能力;天衛科技在印尼的衛星工廠項目包含技術轉移和聯合研發內容;建霖家居計劃在墨西哥基地引入研發功能,貼近北美市場進行產品創新。這種研發全球化將使廈門企業能夠整合全球智慧,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
? 品牌全球化成為新焦點。早期廈門企業的國際化多以OEM/ODM為主,近年來則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打造自主國際品牌。奧佳華集團的OGAWA、ihoco等品牌已覆蓋亞洲、北美、歐洲三大市場;斯巴特科技的箱包產品斬獲德國紅點等國際設計大獎;金牌家居在北美市場直接以自主品牌運營,跳過中間環節直面終端消費者。未來,廈門企業將加大品牌建設投入,通過并購、合作等多種方式加快品牌國際化步伐。
? 數字全球化重塑運營模式。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企業全球化運營的方式。廈門跨境電商通過數字化平臺連接全球供需,2025年一季度出口額達65.8億元,同比增長53%;美亞柏科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網絡空間安全產品,業務范圍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廈門企業普遍應用數字化工具管理全球供應鏈和客戶關系,提高運營效率。未來,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降低跨國經營的壁壘和成本,使廈門企業的全球化更加敏捷和智能。
? 綠色全球化順應時代潮流。在全球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廈門企業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全球化戰略。金旅客車的純電動公交車在東非高原形成"綠色風景";鷺島氫能研發的質子交換膜制氫電解槽取得突破性進展,獲批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并成功走向市場;廈門鎢業在韓國和泰國的基地注重環保生產,符合國際綠色標準。未來,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制造將成為廈門企業全球化的新名片。
? 區域協同化提升網絡價值。廈門企業的全球布局將更加注重區域間的協同與平衡。盈趣科技的"國際大三角"戰略將繼續完善,形成覆蓋主要經濟區的制造能力;建霖家居的泰國與墨西哥基地將形成東西半球呼應;金牌家居的北美與東南亞布局將實現市場互補。這種區域協同不僅考慮市場覆蓋,還注重供應鏈韌性、風險分散和資源優化配置,使全球網絡發揮最大價值。
廈門企業的"地球儀戰略"已初見成效,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未來,隨著全球產業格局的深度調整和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廈門企業將繼續完善全球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大貢獻。在這一過程中,廈門企業將不僅是中國全球化的參與者,更將成為新型全球化的探索者和引領者,為世界提供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從東南亞工廠到北美智造中心,廈門企業的全球化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這條路上,有挑戰,更有機遇;有艱辛,更有榮耀。在全球經濟的浩瀚海洋中,廈門企業正以鷺島的包容與韌勁,揚帆遠航,駛向更加遼闊的深藍。
全球化布局與產業出海:廈門企業的跨海征途
鷺島之濱,浪濤奔涌。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時代浪潮中,廈門企業正以多元化的戰略路徑,構建起一張覆蓋研發、生產、品牌與服務的全球網絡。這座因港而興的經濟特區,正通過跨境電商、產能布局、品牌并購、技術合作等創新模式,書寫著中國制造業全球化升級的“廈門樣本”。
一、跨境電商:打造全球化新引擎
廈門外貿的轉型首先體現在數字渠道的突破。作為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廈門2025年一季度跨境電商出口額達65.8億元,同比增長53%,占福建省比重超40%,連續六年增速超過50%。這一成績背后是完善的產業生態支撐:亞馬遜、谷歌、京東等30余個國際平臺落地,寨上、軟件園三期等產業集聚區聚集近6000家跨境電商賣家,形成從供應鏈到物流的完整閉環。
物流體系的創新尤為亮眼。國內首條金磚城市跨境電商空運專線運行兩年間,累計監管航班474架次,出口包裹3136萬件;而“絲路海運”電商快線開通三年,已運送超200萬件跨境貨物,貨值達147億元。通過“跨境電商+對臺航線”“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復合通道,廈門構建起一張覆蓋海陸空的全球物流網。
二、品牌國際化:從代工貼牌到全球品牌運營商
廈門企業的全球化,更是一場從“制造”到“品牌”的價值躍升。2021年啟動的《外貿自主品牌培育三年行動方案》已累計培育超100家品牌企業,企業出口額連續兩年增幅超50%。
? 奧佳華集團通過“自主品牌+ODM”雙輪驅動,旗下OGAWA、ihoco等品牌覆蓋亞洲、北美、歐洲三大市場,在東南亞市場成為高端按摩椅領導者。
? 斯巴特科技從箱包代工轉型自主品牌,產品斬獲德國紅點等國際設計大獎,2024年出口增長19.75%。
? 瑞爾特衛浴針對歐美市場定制化開發:調整美國馬桶安裝孔距、研發適老化產品,通過亞馬遜打入C端市場。
品牌溢價帶來顯著收益。建霖家居2024年前三季度外銷占比達78.4%,北美市場貢獻主要收入;九牧衛浴一款智能馬桶半年出口超120萬套,東南亞市場占比過半。
三、產能全球化:構建海外本地化生產網絡
面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廈門企業加速海外產能布局,以本地化突破貿易壁壘:
? 建霖家居在泰國建成一二期產能12億元基地,三期投產后產能將超18億元;2025年啟動墨西哥第二基地建設。
? 松霖科技越南生產基地2025年Q2投產,預計年產超百萬件產品。
? 唯科科技通過墨西哥、馬來西亞、越南基地實施FOB貿易模式,外銷比例提升至60%以上。
? 廈門鎢業在泰國建設鎢粉生產線,并布局韓國氧化鎢基地,貫通資源開采到高端制造全鏈條。
這種“產地銷”模式不僅降低關稅風險,更通過貼近市場提升響應速度。建發股份首個全資海外工廠——建發橡膠(泰國)基地于2025年2月投產,年產能8萬噸,成為輻射東南亞市場的戰略支點。
四、制度創新:營商環境賦能全球化
廈門市政府通過制度型開放,為企業出海掃除障礙:
? 口岸便利化:創新“查驗分流”模式,進口貨物查驗時間壓縮90%;“不停運辦證”改革使船舶證件辦理從1個月縮短至最快當日辦結,單船平均節約成本160萬元。
? 標準引領:全國首發《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運指南》,使儲能集裝箱物流成本降低70%,吸引新能源車企選擇廈門港出口。2023年以來經廈門港出口新能源汽車達11.8萬輛。
? 法律服務:海絲中央法務區聚集160家服務機構,提供國際商事仲裁、跨境合規等全鏈條服務,累計處理案件超5684件。
五、新業態與新動能:技術驅動全球競爭
技術革新成為廈門企業破局國際市場的利器:
? 按需打印(POD)模式在全球爆發:思迪科技的個性化定制白T訂單2025年增長3倍,產品銷往歐美多國;福建占據全球80%的POD產能。
? 智能化產品升級:奧派運動器材接入鴻蒙系統,開發多場景智能健身設備,出口額年增40%;新能安科技鋰電池2025年前7個月出口29國,貨值超600萬美元/單。
? 研發投入加碼:2024年廈門民企百強研發費用達113.86億元,同比增長17.82%。
六、構建全球化服務生態
廈門正打造“五個一”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1. 廈企出海服務聯盟
2. 公共服務平臺
3. 海外綜合服務網絡
4. 企業出海子基金
5. 跨國公司發展促進會
通過雨果跨境全球選品中心等平臺,整合服裝、衛浴、健身器材等六大產業帶資源,實現從“單兵作戰”到“集群出海”的跨越。
結語:從廈門制造到全球價值鏈
廈門企業的全球化征途,折射出中國產業出海的戰略升維:品牌化取代代工貼牌,本地化替代單一出口,數字化重構貿易鏈路。當銀貝斯碳纖維自行車亮相環法賽場,當建發泰國工廠點亮投產燈火,當九牧智能馬桶走進東南亞家庭,廈門模式已超越傳統外貿框架,形成以技術為錨、品牌為帆、全球產能為網的新生態。
這座城市的實踐表明:全球化不是簡單的商品流動,而是通過深度嵌入全球創新鏈與價值鏈,讓“中國制造”蛻變為“世界共創”。在波濤洶涌的國際貿易海洋中,廈門企業正以鷺島的包容與韌勁,駛向更加遼闊的深藍。